Dear Larry Wu,
台灣3月製造業回神,未完成訂單-客戶存貨再次轉正!
國發會於今日4月1號(一)公布3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(PMI)指數,最新值持續上揚至48.8%(前48.3%)。
不過最引起我們關注的,是象徵製造業訂單循環狀況、台股領先指標的「未完成訂單-客戶存貨」正式轉正為+6.3% (前-5.6%),透露出製造業可能已重返訂單熱絡期的喜訊。(該指標為去年台股大跌前的關鍵領先指標)
以下為M平方整理三大重點:
M平方特別關注的「未完成訂單-客戶存貨」最新值由負轉正為+6.3%。我們一再強調電子業在2018年底即展開3~4年一次的去化庫存循環,而「未完成訂單-客戶存貨」便是觀察庫存消耗狀況最重要的指標之一。
該數值於去年12月落底至-11.0%,爾後1月、2月負值持續收窄,分別為-6.3%、-5.6%,台股亦於同期築底,並自今年Q1展開一波近10%的反彈行情。受惠於2月春節工作天數少,加上春節過後廠商強勢追加訂單,3月未完成訂單躍升至52.8%(前42.0%),各產業別指數皆出現近雙位數的上揚,客戶存貨46.5%(前47.6%)亦微幅回落。
我們在這邊要提醒用戶,3月份數據大幅好轉雖然部分反映Q1的季節性因素,但是隨著Q2、Q3備貨潮的逼近,我們預計整體製造業訂單循環能逐漸回穩,在歷經8個月的訂單縮手期,幾乎可以確立景氣已重返訂單熱絡期。
完整文章請參考:【關鍵圖表】用「未完成訂單-客戶存貨」決定台股進場時點
3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(PMI)指數連續5個月呈緊縮,惟最新值48.8%(前值48.3%),較上月上升0.5個百分點。
五項組成指標(經季調):三項呈緊縮,包括新增訂單數量(46.3%,前46.9%)、供應商交貨時間(48.1%,前46.3%)、人力僱用(48.2%,前50.4%)。現有原物料存貨水準(51.8%,前50.1%)持續擴張。生產數量(50.0%,前46.2%)則由緊縮轉至持平。
六大產業指標(未經季調):由於二月春節工作天數較少、基期降低,五大產業PMI呈現擴張,依擴張速度分別為食品/紡織產業(58.4%,前39.7%)、電子/光學產業(56.7%,前38.6%)、化學/生技醫療產業(54.3%,前54.7%)、電力/機械設備產業(54.1%,前42.4%)、基礎原物料產業(51.9%,前41.1%)。僅交通工具產業仍呈緊縮(49.6%,前45.9%)。
其中觀察到本月強勁反彈的電子/光學產業,新增訂單(64.0%,前29.7%)、生產數量(69.8%,前27.1%)、未完成訂單(54.5%,前40.3%)顯著擴張,客戶存貨水位(46.8%,前49.6%)亦從高檔回落,電子業去化庫存應已接近尾聲。
製造業「未來六個月景氣狀況」走勢呈現U型谷底反彈,指數躍升至52.1% (前42.9%),明顯由緊縮轉呈擴張,主要來自電子/光學產業(53.6%)以及交通工具產業(56.3%)支撐。中美貿易談判有所進展,業者表示市場不再抱持觀望保守態度,加上下半年新技術、產品應用的推動,使得採購端信心回穩,除了基礎原物料產業(48.8%)外,五大產業採購經理人皆對下半年行情展現樂觀態度。
我們在4月投資月報中有提到,台股目前最仰賴「資金」和「心理」的支撐,除了聯準會鴿派的資金行情外,也搭配市場對下半年景氣成長動能的期待,「未來六個月景氣狀況」的U型反轉,呼應著市場對於2H19轉趨樂觀的看法。而從基本面來看,「未完成訂單-客戶存貨」的轉正,象徵去化庫存循環已經接近尾聲,台股具有支撐。這樣的轉正也第一階段給予我們信心,接下來將關注電子出口零組件的狀況、一同確認實質面是否同樣好轉。
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團隊
本郵件訊息及所有附件均為機密,不得擅自擷取、轉載或公開。
文章內容僅供投資人參考,投資人須自行承擔風險,本公司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MacroMicro.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, you may unsubscribe here |